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窦科峰教授领衔、西京医院20个学科*共同开展的六基因编辑猪—猴多器官、多组织同期联合移植手术于10月16日成功实施。此次手术实现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多器官、多组织移植零的突破。
近年来,同种器官移植已成为众多终末期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,但供体短缺严重制约器官移植发展。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是未来解决器官短缺问题*有效途径之一。“此次研究以异种器官移植*佳供体——基因编辑猪为手术供体,以与人类基因组的同源性达94%、各项生理指标与人类接近的恒河猴为手术受体,进一步探索解决多器官衰竭难题,并*大程度发挥供体猪作用。”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陶开山教授介绍。
该研究项目今年4月启动。40余位相关学科*全程跟进保障,组织伦理论证、供受体间配型、手术方案确定、预实验实施。移植手术于10月16日实施,历时14个小时。研究团队通过获取1头基因编辑猪的肝脏、心脏、肾脏3个脏器,以及角膜、皮肤、骨骼3个组织,分别为4只受体猴同期实施肝肾联合移植、心脏移植、角膜和皮肤移植、骨骼移植。针对不同专科不同术式,研究团队实施个体化麻醉,精准调控生理指标。移植器官恢复血流后,肝肾移植后即可见胆汁、尿液流出;心脏移植后立即恢复跳动,规律有力;角膜移植术后植片、植床透明,眼压正常;皮肤移植后,移植皮片血运良好;骨软骨移植后,结合紧密、愈合良好。
“此次研究克服了种种困难。首先,由于供体重7公斤、受体重10公斤,生理解剖不同、血管口径细,手术难度非常大,需要精细操作、显微缝合,没有高超技术水平是完成不了的。其次,团队克服了用药难、输液难、输血难的问题。比如,猴的药物治疗窗窄,用量要精准,同时,输血受同型猴血不易获得、血型鉴定方法特殊、血量少等问题的限制。再次,受体猴依从性差,插管难,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观察病情变化,并且要防止受体猴撕咬、抓伤。”窦科峰说。
截至发稿,4只受体猴及移植器官、组织存活良好。该手术的成功实施,进一步拓展和证实了异种器官移植未来可能的适用范围,为解决供体短缺和器官衰竭患者急救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储备。(记者 杨静)
责任编辑:杨英琦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